雨生百谷,春润万物。不知不觉,同学们已居家战“疫”近100天了。今年“五·一”是第130个国际劳动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们在“云端”晒学习体悟和劳动成果,纷纷变身“劳模学习”小达人、“垃圾分类”小达人、“家务劳作”小达人,他们感受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的喜悦,为期待已久的返校复课做好充分准备。
变身“劳模学习”小达人,培育正确劳动观念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4万多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向着疫情“逆行”,学校50多位校友驰援湖北,这些医护工作者身上体现着“敬佑生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学校充分挖掘在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用“带露水”“沾泥土”“冒热气”的鲜活素材进行劳动教育。同学们观看武汉战“疫”纪录片《英雄之城》等,感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大家拿起手中的笔,透过真挚的话语,以书信、诗歌的形式,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致敬。 “任何一份平凡劳动都迸发着强大的力量,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正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2019级口医1班的官黄婧同学深情地写道。
争做“垃圾分类”小达人,践行绿色劳动风尚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去年11月,学校组织8名同学拍摄了《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宣传教育短视频,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眼下,返校复学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重温短视频,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同时,拍下自家垃圾桶照片,晒到小组群,互相找“茬”,检查垃圾分类是否到位。通过晒家里垃圾分类成果,同学们争做“垃圾分类”小达人,践行绿色劳动风尚。2019级卫检1班的张宇飞同学跟大家分享了小锦囊:“普通人群使用过的口罩怎么分?我们从‘宁波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找到答案:其他垃圾。”

乐为“家务劳作”小达人,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居家学习期间,同学们主动承包家务,从卫生死角的居室清理到学做“厨神”的餐食烧制,从种草育花的绿植养护到收纳整理的空间整改。大家都从头学起、一展身手,借助朋友圈、抖音等分享独特的劳动日记。看到整洁美观的居室环境,参与家务劳作的同学们不禁感叹:“通过劳动,不仅收获了技能技巧,还趁机燃烧了不少卡路里,尤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有成就感。开学后要继续保持这一好习惯,做好寝室的卫生和日常整理。”
辅导员裴淑妍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日前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其实,同学们向疫线医护工作者学习,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争做家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劳动教育方式。通过线上“劳动达人”展示,既能促进掌握劳动本领,又能更好传承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