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仑平安[2016]5号《全区平安护航G20大会战“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打好“平安护航G20大会战”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推动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团区委现将备战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载体及阶段性进展
1、不良行动青少年社会观护
通过与区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教育局等合作,关注关爱北仑区域内的不良行为青少年,组织志愿者对北仑区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提供社会观护,通过志愿者与他们的结对,志愿者正向行为的引导,织他们参加法治教育、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不良行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到相对稳定工作,引导他们走上人生正途。
本项目实施情况顺利,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制订了详实的工作计划,开发了具体的标准化操作手册,根据公检法司和教育部门的建议科学选择服务对象。在项目过程中,志愿者向不良行动青少年提供结对服务,累计上门家访300余次,心理辅导受益125余人,法制教育培训受益1400余人次,社会融入活动受益100余人,贫困家庭资助20人。
2、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
通过与区综治办、民政局、人社局等合作,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对闲散青少年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底数完备、事项明确和动态更新的管理台账,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有效链接和同级部门间的共享。要加强信息分类,根据闲散青少年自身特征,将其分为需要生活帮助、能力提升、观念转变、行为干预等不同类型,增强服务工作针对性。组织党政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等正面力量与闲散青少年保持长期联系,确保每年至少接触一次,使闲散青少年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充分依靠教育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力量,解决闲散青少年失学失业问题。
该项目实施情况顺利,动员基层力量深入村、社区摸清底数,掌握群体数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法治培训、心理辅导20余场,受益500余人次。
3、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项目
通过与区民政局、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合作,突出流浪乞讨青少年救助保护工作的救助性、福利性、管理性,涵盖预防、救助、管理、教育和保护。一是预防外出流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本地未成年人因贫困、家庭暴力、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原因外出流浪。二是加大救助和接送力度,加强流浪乞讨青少年救助保护体系规划项目和保护场所建设,加强相关机构的主动救助力度。三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主要由区民政局牵头,在受救助流浪乞讨青少年未得到妥善安置前,首先要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四是强化教育管理,联合区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等加强对流浪乞讨青少年的文化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公安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行为约束和矫治手段。五是注重回归安置。着力解决受助青少年的就学、就业、职业培训等问题,尽量找到流浪未成年人的家长和监护人,帮助送回家庭。
该项目目前实施顺利,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导教育10余场,受益100余人次,在救助站开展送温暖活动,在救助站的所有流浪未成年人均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4、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帮扶项目
通过区司法局,及时掌握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针对该类群体,根据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加强对其心理抚慰、生活帮扶、学业帮助等。组建了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专门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的心理干预服务团队,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 “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组织亲情会见,开通亲情电话,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探视和联系创造便利条件,帮助巩固完善亲子关系。
该项目目前实施情况顺利,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导教育、法治教育20余场,受益300余人次,开展暑期青少年自救自护活动10余场,受益200余人次,开展新春送温暖、开学送温暖集中行动4次,受益80余人次。
5、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关爱项目
通过与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关工委等部门的合作,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关爱项目。发挥学校在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上的主阵地作用,明确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并开展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了教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关爱。联合区妇联和区关工委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困难帮扶和对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转化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通过区民政局,把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城乡低保范畴,切实执行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确保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
该项目目前实施情况顺利,项目实施过程中,今年已开展青少年自救自护活动4余场,受益200余人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10余场,受益200余人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共完成结对120余人。
二、存在困难
1、部分群体数据更新较慢。有些部门把该项工作等同于共青团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对于及时将本部门负责的青少年群体数据及时更新、报送,没有形成各负其责、动态管理的局面,导致工作基础性数据落后,不能有效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2、队伍专业力量引入不够。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志愿者力量,找准专业工作力量非常重要,要把一般意义上的帮教和专业力量帮教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基层专门职能部门联系接触问题青少年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专业帮教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
3、需求对接渠道还不够畅通。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索研究和项目实施,目前北仑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面向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项目体系和服务阵地,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青少年的需求与我们提供的服务之间还存在服务项目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对接不上的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1、组织成员单位学习其他地区经验,探索研究有效管用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路径。对于其他工作成效显著,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下降的县市区,我区预青专项组要组织成员单位及时上门取经、学习研究、总结经验,通过找短板、补短板的方式,坚持本区情况的问题导向,找出症结,重点突破,将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引进推广,大力推动下一步的工作。
2、动态更新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数据,进一步完善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制度。以摸排多少就结对多少为基准,以“及时发现、及时纳入”为原则,严格按照重点青少年群体界定定义和年龄范围,结合人员流动、年龄增长、教育转化、帮扶效果等变动因素,及时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综合信息数据进行增补、调整,做到重点青少年群体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使得服务项目更有针对性,发力点更加准确。
3、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帮教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不断壮大志愿工作队伍建设,在已有志愿队伍的基础上,继续补充招募公、检、法、司专业队伍和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其他力量的作用,实现队伍的动态稳定。逐步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开发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界青年通过学习、培训、考证等方式进入社会工作岗位,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4、完善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建立健全服务台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以青少年心理辅导、权益维护为重点,为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其他青少年的利益诉求表达和心理健康需求提供直接畅通的渠道,及时帮助解决和有效化解有关青少年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