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0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入口   用户登录
基层信息
基层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信息
春晓街道团工委:祖屋情,年糕梦
浏览次数:  作者:北仑团区委  发布时间:2016/3/30 10:14:42

 近几年,90后大学毕业生创业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不过,在春晓街道民丰村,90后青年周可辞掉了一份收入相对稳定的电子商务类工作,回乡卖起了年糕。他辞职创业的理由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想守着这处老屋,这里是我的根,也是我创业的起点。”
  难舍老屋,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周可的“年糕坊”距离民丰村村委会不远,沿着上坡的村道走一段路,过一座石拱桥,便是一栋两层高的木制老屋,屋外环境秀丽,屋内经过简洁的新装,倒更像处旅游观光点。
  今年23岁的周可是个腼腆爱笑的大男生,平时话不多,可一旦说起这处“年糕坊”,他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去年毕业以后去了一家公司做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可是我还是放不下家中祖屋。”在周可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念头挥之不去。
  民丰村的这处老屋始建于清代末期,是周可的先祖建造的。曾经,大茂这一族在当地属于大户人家,从现在的房屋格局就可见一斑。“有一段时间正值荒年,有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村民经过这里留下来小住,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回报当时的主人家,其中不乏有资深木匠,现在保留下来的那些门窗雕花工艺正是他们的汗水之作。”周可说。由于村里的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村子去找工作,有些甚至全家搬走,很少回来了。这处老屋也就闲置了下来,没有人打理,变得愈发破旧。
  有一次,他和家人回到了老屋。“当时看到的时候,我感觉和我印象中的差别太大了,木制的墙面和地板都有不同程度的虫蛀。人走在楼梯上吱吱作响,梁上不时地有灰落下来,旁边一间偏房已经被藤蔓围住,几乎要压塌了。”周可说,房子没有人打理只会越来越破,实在太可惜,他想到自己的小外公做过年糕,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这种传统的手艺和村里的风土人情特别相配,就打算自己创业做年糕。
  翻新老屋,卖年糕和旅游两不误
  周可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他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去年年底,他用5万元的“启动资金”翻新老屋。制作年糕的几间房间的墙壁被刷上了白色乳胶漆,地板浇成了水泥的,担心房顶落灰,也被他安装上了吊顶,屋子重新通了水电,连老屋外墙也重新设计,屋外的石拱桥两侧装上了护栏。这个本来几近荒废的老房子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处休闲之所。
  装修的同时,周可也没闲下来。“如果不是我特别说,可能很多人都看不出来,我这里做年糕的几台机器都是DIY的。”周可笑着说,他69岁的外公是位铜匠,而他自己也学过机械设计。为了实现“小成本”创业的梦想,两个人跑了很多家年糕加工厂,也在网上找做年糕机器的图片。最后,周可画图,外公制作,经过数次调试,才有了现在的年糕机、输送机和其他几样制作年糕的工具。
  “在试生产阶段,我遇到过很多问题,像做出来的年糕不滑、切出来的大小不一。”周可说,为了找出问题所在,他请他的小外公“出山”指导,才发现年糕不滑是由于冷却水浇得太早了,大小不匀,是因为输送机的电机功率不够。经过改良和反复试验,“大茂记年糕”终于“出炉”了。
  周可用他电子商务的经验,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里面卖多种口味的水磨年糕、年糕片等食品,他还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年糕制作的全过程。
  “我用线上带线下的方式来拓宽市场,前几天,我通过微信组织游客来实地体验,大家看着这里的东西都觉得很稀奇、很好玩。”周可的创业才刚刚起步,正是最艰辛的时期,为了能把做年糕作为事业一直从事下去,他搬回了老屋居住,每天琢磨要怎么经营。“我打算把其他几间屋子也装修下,尽量还原古色古香的样子,这样可以和村里的民宿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来参观这里的人文自然风光,体验做手工年糕的过程。”周可笑着说。



标签:基层信息
友情链接

上级团委网站: 团中央网站   | 浙江共青团   |
各地团委网站: 北京共青团   | 天津共青团   | 山东共青团   | 深圳共青团
青少年类网站: 宁波市青少年宫
XXX平台系统 Copyright 2015 XXXX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