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拓展孩子们的潜力,新&7&街道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手工、益智类课程,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手工课堂欢乐多
为了锻炼青少年们的动手能力和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新&7&街道红梅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组织同学们上了一节手工课。
志愿者们前一天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材料,皱纹纸,铁丝,毛线,轻黏土,颜料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来制作他们喜欢的工艺品。有些女生选择用皱纹纸做玫瑰花,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做着。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是她们都很有耐心,相信自己能做出美丽的玫瑰花。老师们也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解释步骤。有些年纪小些的孩子就拿着卡纸做简单的房子和小汽车等。半堂课过去,同学们陆续把自己的作品放上讲台,讲台上是各式各样显得稚嫩却也精致的手工艺术品。一堂课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表示想下午继续来教室完成他们的作品。
这堂手工课大大激发了同学对手工的热情,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耐性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讲尤为重要,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其他能力的提高。社区今后会多开设这样既富有趣味性又有意义的手工课程。

巧设课堂问答,徜徉知识海洋
为了让假日学校的孩子们能在假期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在丰富课内外知识之余,让孩子们拥有不同的课堂体验,新&7&街道紫荆社区邀请新&7&小学的王浩峰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知识问答。
首先,王老师将这小朋友们随机分为两组,根据年龄段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昼夜的产生是否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北京是否是中国的首都”、“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等,问题涉及历史、天文、科学等。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积极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站在“正确”或是“错误”区域。小朋友们有的因答对而发出悦耳笑声,也有的因答错而遗憾退场,但是,他们依旧认真思考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与此同时,王老师还不忘教导小朋友们要有自信,不要轻易跟随别人的选择。
“寓教于乐”是欢乐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朋友们不仅在欢笑声中学习了多方面的知识,还懂得了要独立思考,对自己有信心。

勇敢提问,积极探索,争做快乐的小问号
惊奇是科学的种子,提问是创新的前提。为了培养青少年们的提问能力和探索能力,新&7&街道红梅社区邀请长江小学的吴红燕老师给青少年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启发课——“快乐的小问号”。
首先,吴老师为青少年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各种自然现象:雨后的春笋,倾斜而下的瀑布,挂在天际的彩虹……吴老师接着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小问号。青少年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疑问,俨然是一位位会提问题的小小科学家。然后吴老师为他们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顿,爱迪生,瓦特,陈衡等等,特别强调了这些科学家有同一个特质就是爱提问题。最后,吴老师介绍了一位来自北仑的发明了不用插电也能亮的台灯的小朋友,鼓励青少年们向她学习,仔细观察,动手创造。
这堂启发课使红梅社区的青少年们获益匪浅,让他们知道了提问的重要性,极大鼓舞了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动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疑问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一笔一画,小小名片欢乐多
职场有职场的名片,社区有社区的名片,街道有街道的名片……每个人、每个地方都可以有自己的名片。新&7&街道紫荆社区假日学校的大学生老师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趣味课。
小老师们引导着孩子们进行个性名片的制作,并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绘制独属于自己的“名片“。一张纸、一支笔,窸窸窣窣,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细心地在白纸上写写画画,纷纷创作出自己满意的特色作品。有的孩子画了蓝天白云,有的孩子画了七彩霓虹,还有的孩子写上了自己的个性签名,为自己的名片增墨添彩。
经过简单的作品交流,有趣的“名片制作“,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相互的认识了解,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都表示喜欢这样的课。

参与益智游戏,开发聪明大脑
为了给孩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假日生活提供更多乐趣,同时让孩子们聪明的小脑袋开动起来,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的两名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上列一堂别开生面的趣味益智课。
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先给孩子们猜了一组生动的谜语。刚开始,很多低年级的孩子连揭晓的答案都不明白原因,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掌握了技巧,开始猜出一些谜语来。接着,老师们让孩子们进行趣味知识大比拼。虽然有些知识较为生僻,但是才刚上一年级的陈朝引小朋友却依然答得非常正确。上四年级的郑景文小朋友的表现也相当令人侧目,年纪小小,懂的却不少。最后环节是最刺激紧张的脑筋急转弯。小朋友们出的题目千奇百怪,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至下课时分,孩子们依旧舍不得回家,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里。
通过这样一节趣味横生的益智课,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往常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也争着回答问题。不同年级的孩子也能够共同参与进课堂,展现自己的风采。

名片制作——我为自己代言
新&7&街道海棠社区的同学们迎来了一节特殊的课——制作个性名片。
上课伊始,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的志愿者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名片的来由、作用、构成要素和制作要领等,详细而生动。接下来就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名片了。小朋友们首先准备好有硬度的彩纸、剪刀、双面胶等,然后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班级、兴趣爱好,有的还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最后就是小朋友们自己独特的装饰了。每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都彰显了同学们不同的个性。
这堂精彩的“名片课”,不仅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名片的相关知识和制作,同时,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下,手握五彩的画笔,和着轻松的音乐,都热情高涨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一张张凝聚着友情的爱的造型美丽和色彩漂亮的名片。

手工折纸,乐趣多多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来自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乐美静老师为新&7&街道红梅社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有趣儿的手工折纸课。
一听说是要上折纸课了,同学们都很期待。课堂上,乐老师教同学们用简单的白纸折出了实用的纸盒、精致的纸船和小巧的纸凳子。乐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并非手把手地去指导同学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是鼓励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去探索下一个步骤是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虽然中途会遇到制作困难,但是最终都陆陆续续制作成功,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充满成就感的微笑。课程结束,当社区工作人员询问同学们这节课是否开心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开心,很好玩”。
手工制作有益于增强青少年的耐心,激发青少年的探索能力,通过本堂课的折纸教学,相信同学们以后会从手工课中获得更多不可言喻的奇妙乐趣。


动手巧做布贴画,重塑碎布变花瓶
碎布头,是很不起眼的废料,现在鲜有人知道布贴画制作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新&7&街道紫荆社区通过北仑区文化加油站请来了郑顺尹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劳动课——布贴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布贴画吗?”“就是用各种形状的布贴在纸上变成图画。”这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了起来。郑老师借助一些布贴画的图片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碎布等材料,埋头苦干,先用彩笔或者蜡笔在布上画出一个花瓶的形状,再用剪刀剪下来,用胶水粘在卡纸上。随后,同学们又各自开动小脑筋,剪出花朵、太阳、叶子等形状的布片,用来装饰花瓶,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制作着自己的“花瓶”。有些同学忘记带碎布了,其他同学就将自己多余的布给他们用,大家一起分享,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其乐融融。同学们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布贴画,感到很满足。在这样欢快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陆陆续续完成了自己的“花瓶”。
“布贴画不仅漂亮,制作过程也非常好玩,我要回家好好放起来。”布贴画的制作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和乐于分享的好品质。

自制个性名片,发挥想象空间
为发挥青少年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青少年们分发了白纸,让大家自制一个美丽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名片。
两位老师首先教青少年们将白纸折三折,在这第一步上很多同学就被难住了,他们总是习惯对折而形成了思维局限,尝试了多次,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同学们都成功能让白纸立起来。接下来就是留给青少年们自己的时间了,每一位青少年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画笔或者荧光笔,专心致志地涂涂写写,活像一个个小画家在专注自己的作品。最精彩的还是展示环节了。邝愈佳同学第一个展示,她一一向青少年们介绍了她名片上的各个文字、图案的意义,排版很整齐又十分有创意,还加上了自己的英文名。老师青少年们都为她的精彩演示而鼓掌。陆续又有很多青少年上来展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
这样的自制名片不仅能提高青少年们的动手能力,还充分发掘了他们的想象力,突破传统的名片形式,把孩子们天真、无拘无束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