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传承国粹,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新&7&辖区内各社区假日学校在2015年度开展了学习传统技艺文化的课程活动,形式多样如书法、剪纸、制作纸伞等。


老少同乐齐挥毫,书写美好乐融融
为弘扬书画瑰宝,传承国粹,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红梅社区组织“墨香缘”书法成员及“七彩”假日学校青少年开展“老少”同乐学书法活动。
“五老”书法志愿者向新远老师首先为青少年们讲解了如何练字、怎样练好字。随后,5位老同志对青少年们从布局到运笔进行了手把手的书法指导,青少年们受益匪浅。参加辅导的老党员胡元勋师傅高兴地说:“与这些小朋友交流互动,看到他们的书法进步和灿烂的笑容、听到他们喊‘爷爷奶奶’的亲切称呼,我们觉得很年轻,很开心。”星阳新村的赵百严阿姨则感叹道:“老少同乐学书法,笔墨风格各奇异。夕阳红似当年样,孙辈奋发应有期。”
本次活动不仅传承了国粹书法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展现我社区“五老”成员、青少年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唱响了“老少同乐”社会和谐之歌。

练好硬笔书法,从一笔一画做起
都说字如其人,为了让小朋友们可以写得一手好字,让小朋友们从小开始练字,紫荆社区特意邀请了来自新&7&小学的徐柳君老师,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硬笔书法课。
学写汉字,首先要学会写并且写好笔画,横、竖、点等都是组成汉字的重要结构。徐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示范着写这些笔画,并告诉小朋友们,学写汉字最重要的是不能着急,一笔一画都要写到位。小朋友们写得也是很认真,听着老师的话,慢慢地模仿、学习着这些笔画。这样看来,大家都想拥有一手好字呢!
学会这些笔画,接下来就是将笔画组合成汉字。徐老师在黑板上仔细的写着一首诗,让小朋友在练字的同时,也了解了这首诗。老师走下讲台,细心教导着小朋友们怎么写才会更好看,小朋友在徐老师的辅导下,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一节课下来,小朋友们不仅有了一定的进步,更是有了练习书法的意识,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相信日后坚持练习,定能写出令人称赞的汉字。



走近剪纸艺术,共享民间瑰宝
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民间瑰宝,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品质。 新&7&街道紫荆社区通过北仑区文化加油站请来了张其培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趣味无穷的手工剪纸课。
“张老师,今天剪什么啊?”张老师一到教室,同学们就簇拥而上,围着张老师询问,焦急地想知道上课的内容。张老师在讲台上把彩纸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展示折法与剪法,一步一步,十分细致、耐心。
同学们按照张老师的指导先看再折后剪,挥动着手里的剪刀和红纸,剪得分外起劲。一张张美丽的图案,比如五角星、简单的窗花等在剪刀飞舞中逐渐成型。
剪纸是手上艺术,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此次剪纸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孩子们积极思考,有助于其创造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体验剪纸乐趣 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是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红梅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中国民俗——剪纸文化”活动。本次活动有20余名学生参加。
据介绍,红梅社区邀请辖区“五老”志愿服务队的向新远老师为喜爱剪纸的青少年传授剪纸技艺。活动中,学生们簇拥在向老师的周围,认真细致地学习剪纸技巧。首先,向老师介绍了剪纸的基本概念,使大家了解了中国剪纸具有的浓厚艺术特色,接着向老师还现场展示剪纸的工艺,一张张彩纸,寥寥数剪,就可以剪成栩栩如生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幻一下子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一会儿的工夫,一个个色彩各异的剪纸作品就出炉了。
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一定的剪纸艺术,更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勤做纸伞,乐趣无穷
为了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锻炼青少年动手能力,紫荆社区邀请了新&7&小学的吴老师带来了一堂趣味手工课。今天,同学们将学习如何将普普通通的彩纸做成一把把漂亮的小花伞。
上课伊始,一把精美的小纸伞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孩子们一下子就变得兴致勃勃,井然有序地领好材料后,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手中的彩纸像变魔术一样长成一顶小花伞。随着老师的一步步讲解,同学们学着一点点制作,一个个伞面慢慢显出雏形。有些年纪小的孩子操作中有困难,旁边的哥哥姐姐都热情的给予帮助。浙师大初阳学院的两位小老师也展现了非凡的手工天赋,引来阵阵欢呼。
不一会儿,同学们都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小伞,女孩子们还在自己的伞面上画上花纹,贴上贴纸,让自己的花伞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