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动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到提醒电脑族的久坐检测仪,从3D打印到电子芯片,无数的创意萌发,在这里成为现实。近日,国家首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公示,鄞州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区上榜,成为我省获得这一称号的四家单位之一。
开园10年来,青创园已累计入驻企业500余家,催生创客1600余名,培养出宁波市创业新秀7名,市“3315计划”人才2名,并提供了4000余个就业岗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
菜鸟到雄鹰“路径全规划”
世界顶尖足球俱乐部巴塞罗那,拥有一个令诸豪门艳羡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制造了一大批名震足坛的球星。
在鄞州,有一个系统培育小微企业、量身打造创业菁英的“青训营”,它就是鄞州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一家由共青团主导的创业园区。
创业路上,为让菜鸟变成雄鹰,青创园几经摸索,开启了“路径全规划”,构建起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园区——科技孵化——创业加速器——产业园的全方位服务生态链,帮助创业者实现从“0”到“1”的飞跃。
今年3月19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吴滨滨带着“乐享母婴”项目正式入驻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二期苗圃园。小吴半年前就有了创业梦想。但苦于资金、场地、导师等条件限制,梦想的实现受到耽搁。
青创园有关负责人获悉小吴的创业金点子后,主动与其接洽,将她的项目列入苗圃园首批入驻项目名单。 经过半年孵化,目前,“乐享母婴”和其他8个项目在苗圃园“毕业”。此时,该项目已建立起服务、教育、体验、产品一条龙体系,拥有联盟商户30多家,客户资源4000多人。
苗圃园萌发出来的创业种子,经过双向选择,可以进孵化器孵化,并且享受相关政策优惠。”青创园负责人孔阳飞说。
虽然青创园已从当初的3000平方米扩张到如今的2万平方米,但面对巨大的孵化需求,场地仍捉襟见肘。今年初,园区打通与企业、高校、镇乡(街道)的创业“围墙”,倡导“全域孵化”。
夏晓掌握了一款手机APP软件开发技术,在团区委帮助下与沧海集团对接后,拿到了远低于市场租金的办公场所,并享受与入驻园区相同的创业帮扶政策;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在鄞高校,先后推出学子创业街、创业互助社等孵化平台,帮助50多位学子完成了校园创业梦想;钟公庙街道、集士港镇等地也先后推出 “就业创业加油站”“创业微管家”等形式多样的孵化平台……
创业路密布“青春加油站”
借助一个碳纤维机架,创客林若彬和他的同伴对一架无人机进行了调试。“以前成品调试用的是合成塑料做的四轴支架,很重而且不够坚固,现在有了创客工场提供的设备、工具,一切显得轻松不少。”小林说。
今年7月8日,由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打造的首个创客工场正式开放,首批5个项目团队入驻。
创客工场初步定位以工业设计、电子小产品项目操作为主。青创园投入50多万元,在创客工场布置了手工操作平台,购置项目操作所需的设备、工具等,让这个130多平方米的小天地,成为创客们自由创意的空间。
林若彬是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早在去年,还是大二学生的他因参加全省电子设计大赛首次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一年来,他和同伴自己设计电路、制板、调试硬件,完成了三种模型的“四轴飞行器”制作。小林的目标是使它们实现航拍功能,成为创业的一个项目。
周钰璋,浙江财经学院毕业,宁波人,2013年初入驻青创园。他创办的鄞州理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污水无害化治理的科技公司,公司目前拥有自主的生物技术,并且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入接触。两年来,政策和服务的对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房租,刚创业时资金不充裕,青创园低于市场价一半的租金,让他如鱼得水。2013年9月,公司因扩张出现资金缺口,青创园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享受政府贴息贷款政策。眼下,周钰璋的公司已拥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和施工监管团队,业务范围从最初的河水净化扩大至工业废水处理、畜牧业废水处理等领域,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700万元。“创业者每个阶段的心理需求不一样,但都能在园区得到配套和满足。”周钰璋说。
从青创园孵化出来的企业,许多已茁壮成长。德莱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汽车轮毂,去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鄞州稳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气动工具研发生产销售,去年销售额达800万元;年轮映画(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过去两年已出品两部院线电影、10部网络电影、7部原创动漫、4部网络剧,口碑不俗。
全天候倾听“成长的烦恼”
如何解决青年创业“成长的烦恼”?青创园的回答是:全天候倾听,精准化服务。
构建“咨询服务”功能模块。与法律、税务、会计、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机构合作,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项目分析、管理咨询、专利申报、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的配套服务。同时,引入资金、项目和技术,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的强弱结对、项目结对、专业结对等增值服务。
构建“政策保障”功能模块。对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有关资金支持和相关服务等现有政策进行研究、梳理和应用,联合鄞州移动、81890服务平台等相关单位,推出创业就业服务热线。
构建“培训提升”功能模块。实行“导师带徒”制度,全面完善以SYB培训为核心的融策划、咨询、培训、项目跟踪等环节为一体的“全过程”分类培训服务链条。近年来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1期,培训10922人次,创业培训后创业619人次。
构建“金融扶持”功能模块。与政府、银行、社团企业家等达成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提高人才和资本之间的集聚度;发挥孵化园资金扶持功能,对缺乏资金的孵化项目,给予2-20万元的启动资金。充分发挥区政府科技金融2000万元基金的倍增效应,引进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与鄞州银行合作开发小微企业服务项目,帮助更多青年获得小额贷款。并定期开展资本相亲、融资必修课等搭建融资平台。
构建“服务实践”功能模块。成立了专业见习服务实体公司,发挥“职业见习直通车”“见习精品训练营”等工作品牌,提供各类岗位7600个,实现见习对接2000余人次。设立“创业见习区”,专门辟出1000平方米场地供免费使用,为创业者提供全套办公设备和孵化“一条龙”服务。
“在鄞州,创业青年都能够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启动资金补助、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创业者社保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团区委书记陈启说,打通园区“围墙”后,我们将更注重软环境的营造,为创业青年提供更多与市场接触、营造商业人脉圈的机会。
“‘大众创业’离不开理念的创新,鄞州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郭美荐这样评价。